大家都知道,青春期是孩子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他们或许会面临很多不确定和让人困惑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恐惧、沮丧、不听话、自卑等。当然,因为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出生环境及学校环境不同,所表现出的不听话表象也有强弱之分。
青少年十大心理疾病
1、情绪多变
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常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
2、脾气暴躁
青春期孩子大脑里对事物已经有了肯定的自我认知,以前心目中爸爸妈妈高大威严的形象日渐模糊,他们急于摆脱爸爸妈妈的管束,不少父母容不能孩子身上的缺点、不足,为了让孩子尽快改正缺点,父母唠叨、抱怨不休,可孩子却一句都没听进来,不是沉默不语,就是极力顶撞。
3、爱说谎
这个时期的孩子自尊心强,为了维护我们的自尊,孩子说谎现象会增多。
4、不服爸爸妈妈管教
青春期孩子不服从管教,爸爸妈妈一说就顶嘴,让爸爸妈妈非常头疼。孩子顶嘴当然是不好的习惯,是一种出气的办法,带有挑战性,常常激化矛盾,导致家庭不和,甚至引起离家出走。
5、不想上学心理
不想上学是青春期孩子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具备不想上学障碍的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情感上的疏离及行为上的消极令无数父母无所适从。每一个家有不想上学障碍的青少年的父母都想帮助我们的孩子走出阴影,由于操之过急,或办法错误,结果总是使得其反。
6、自私自利
现实日常,自私的孩子并不少见。若是一个什么都不愿与别人推荐,独占意识非常强的人,是非常难与别人形成好的人际关系的,缺少同伴交往的孩子心理脆弱,容易产生孤僻、自卑、破坏行为、攻击行为等心理疾病。因此内心充满了怨愤。长期处于这种抑郁的情绪中,将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后果不堪设想。
7、性格孤僻
青少年产生情绪波动,是青春期的必经阶段。对于青春期孩子,会由于对周围的人产生一种不信赖感而向爸爸妈妈、老师及同学关闭心灵之窗。
8、不听话心理
美国和加拿大学者的最新研究指出,青春期孩子的大脑中,负责控制感情和冲动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这是他们易冲动是什么原因。
9、虚荣心加重
开始注意着装,喜欢装酷扮帅,烧钱非常大手非常大脚,喜欢名牌服装。
10、成人性心理
孩子到了青春期,在性激素用途下,他们对于不少事情都十分好奇,特别是性。但因为青春期孩子成人性心理尚不成熟,并不可以控制自己本能,每一位爸爸妈妈都要和孩子坦诚交流和引导。
父母应该怎么样伴随孩子度过青春期?
第一,知道青春期的特征。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飞速而明显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从儿童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征、生活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点而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这类飞速的变化,会使孩子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卫生问题,甚至产生不好的行为。在这个时期中,人从儿童向成人进步是可预测的,但在进步过程中会出现那种情况或问题则是不可预测的。
第二,你要和他、她交心,放手父母的架子,就像知心朋友一样,探讨生活和日常遇见的各方面事情,循循善诱,通过语言交流,培养孩子好的心态和生活观。
第三,尽可能防止和孩子谈学习,谈成绩,谈作业。
让孩子自己去把握我们的学习方向,这个时候青春期孩子己经有了我们的学习意识,不要再把他们当成孩子子,要当成人来对待,将言论权还给孩子,把选择权、决策权部分交给孩子。对孩子的一点小成绩要做到准时一定,表彰和鼓励,少一点批评。
第四,需要心理上的关注。
孩子喜欢父母的温顺以待,而不是每天唠叨,报怨,除去看学习成绩,感觉没什么可以和孩子交流的,做为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和孩子一块讨论他有兴趣的话题,时间久了,侧面监督会起到非常大用途,更能顺利的渡过孩子青春期。
第五,父母要有耐心,大部分孩子都会有青春叛逆期,并不奇怪,而且千万不要责怪,毕竟是两代人的世界观,要想让孩子少走弯路,唯一的方法就是耐心的和孩子交流,真的知道他或她的内心世界……
青少年应该了解的生活道理:
1、学习是为了你一个人
好好学习的意义,大概就是当你满心欢喜地选择一种生活方法时,不会由于常识或者能力的欠缺而抱憾舍弃。
2、这辈子肯定得上大学
这辈子必须要上大学,通过大学这个平台去开阔眼界和视线。心胸开阔了,将来的道路也就打开了。
3、把谢谢挂在嘴边
其他人帮你,对你好,那是其他人的情分。其他人不助你,那是人家的本分。
4、生活本就是不公平的
你要掌握同意这类不公平,努力改变能改变的,同意不可以改变的,如此会快乐不少。
5、孝顺爸爸妈妈,百善孝为先。
6、知书达礼。要多念书,有借助培养独特的性格特点与涵养自己气度;了解礼貌的孩子更容易遭到别人的赞扬,社会的善意。
7、不要小孩子早恋。小孩子早恋确实没罪,但有微害,小说中的爱情在日常凤毛麟角 ,且你也不会像你想象中的不影响学习。
8、掌握尊重别人,包含尊重他们的建议、感受和个人空间。
9、掌握诚实和正直,不说谎或欺骗别人。
10、掌握关心和帮助别人,展示同情心和善良的品质。还要掌握宽容和包容,同意不一样的看法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