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涉水、攀爬悬崖,在城里的孩子看来,这是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户外运动。但对于重庆彭水县保家镇羊头铺区五组(原凤阳村)的孩子们来讲,这却是他们天天上学的必经的道路。当城里的孩子还在睡梦中时,他们就要踏上这长约10公里的求学路,没灯光、没柏油路面、没爸爸妈妈护送,有些只不过陡峭的悬崖。(十月31日《重庆商报》)
文字描述一直苍白的,大家须配合想象才能领会孩子们漫长而艰辛的求学路。其实,也根本就没路,只不过由于这类孩子走得多了,连悬崖峭壁也成了路。在坡度接近90度的山崖上攀爬,在最窄处不到10厘米的细微沟坎上踏脚,这是拿生命在上学啊。
不可思议的是,这类孩子一年365天,每天这样,生生将这段危如累卵的上学路演化为一般生活的一部分。幼小稚嫩的身体里,藏着一颗坚定勇毅的心灵,或许孩子们对“艰辛”、“苦难”如此的词语还没形成足够的自我认知,但在大人眼里,这类在苦水中茁壮成长的孩子,实在叫人心疼和感动。
然而,说孩子们坚强勇敢,或许更是一种轻佻和残忍。他们分明没选择,他们只不过被动接纳生活赋予的所有,不管这从天而降的苦痛与艰辛是多么很难忍受,他们都得同意,毫无讨价还价的空间,而且还要维持微笑。在大人眼中一个个坚强勇敢的孩子,与其说战胜了横亘在他们面前的艰难困苦,不如说他们已经麻木于冷漠坚硬的现实。
没哪个天生坚强如刚,“苦难是化妆的祝福”这种话在真的的苦难面前,轻飘得像一片羽毛。毫无疑问的是,这险象环生的10公里求学路,对于孩子们而言是漫长的折磨,而小小年龄的他们,本不应该承受这所有,他们其实根本承受不起。万幸的是,孩子们辗转腾挪、技艺高超,多年来居然没出过大的事故。可是,哪个又能保证这份幸运会一直跟伴随孩子们,一旦出现意料之外,就可能是无可挽回的巨大悲剧。
永远不可以指望命一直如一的眷顾,真的的守护天使不在别处,而只能是孩子们的亲人、老师与学校和当地政府。是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修路代价太大;爸爸妈妈都在外打工,年迈的爷爷奶奶无力护送孩子;学校条件有限,不可以让孩子们寄宿;村子里也非常贫困,对孩子也是有心无力。总之,成人世界抛给孩子们的态度就是两个字:无奈。于是,孩子们就需要靠我们的脚在悬崖和溪涧中踏出一条深深浅浅的路来。
有时,贫穷的确给大家不少理由在责任面前获得豁免权。但面对幼孩子子们备尝的巨大艰辛,仅以贫困来敷衍所有,是耻辱和不可原谅的。就以这类孩子上学的羊头铺完小为例,撤点并校之后,全校学生达到了436人,其中有“好几十个”(具体数字竟也不详)学生就如此翻山越岭地上下学,难道不应该建设寄宿的宿舍吗,就算简陋一点,就算只不过一张床,也能让孩子们不必天天拿生命上下学。而且依据国家撤点并校的政策,建设寄宿制学校亦是其中应有之义,“条件不好”岂能成为不作为和不负责的原因?
不知是离苦难太远,还是离苦难太近,麻木一直那样彪悍。孩子们麻木,学校和政府麻木,其实像我等看客也麻木。但,一个凡是有良知的人和社会,应尽最大努力抵御这种麻木,对日常的苦难,特别是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苦难,维持最鲜活的悲悯与痛感,并维持行动的敏锐。